当前位置: 主页 > 职场 >   正文

共享厨房拿融资、共享健身房3个月估值一亿成下半年第一风口?

导读: 自从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大爆发之后,各种共享或者打着共享的新的消费形态不断涌现。去年彻底爆发的共享单车、今年上半年最大的热点之一共享充电宝(该领域看现在的发展并不乐观)以及另外一共形式的共享自助KTV、共享雨伞都纷纷融资。虽然后来发现原来是为了清理库存。  其实前面两个模型和共享KTV模型被我放在一起比较,或者说类似的模型在同一时间诞生都是有着共同逻辑的:  1、快餐式文化大行其道。知识

  自从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大爆发之后,各种共享或者打着共享的新的消费形态不断涌现。去年彻底爆发的共享单车、今年上半年最大的热点之一共享充电宝(该领域看现在的发展并不乐观)以及另外一共形式的共享自助KTV、共享雨伞都纷纷融资。虽然后来发现原来是为了清理库存。

  其实前面两个模型和共享KTV模型被我放在一起比较,或者说类似的模型在同一时间诞生都是有着共同逻辑的:

  1、快餐式文化大行其道。知识付费的火爆可以看到中产们到底有多焦虑,喜茶这样的快餐产品、知识付费的流行、拒绝乐大众社交属性的共享KTV,以及餐饮的集合新业态,直到共享迷你仓的出现都是用户快餐文化的体现。

  用户对需求的追求更加简单直接、粗暴,及时行乐越来越重要。用户对直接要求越来越苛刻,用户希望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多的效果,用户希望到达服务的半径速度越来越快,用户不希望花大量时间去远离自己的舒服区域去享受服务。

  2、小型家庭社会的到来,以及小面积家庭社会决定着用户越来越接守很多产品选择租赁服务而不是自我购买。

  中国的健身器材市场过去一直增长有限,虽然中国的健身市场越来越大。分时租赁经济的流行也催生着这样的产业发生着变化,当用户更多的状态是自己租房住、更多选择独居生活,成为空巢青年,小型化、脱离社会化的群体性生活的人群越来越多。

  这样一部分人群的娱乐、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需要被满足,这是所谓这类共享经济爆发的根源,我非常相信一人食的新消费业态会越来越火爆,过去被压制了的单身空巢消费会被满足,共享KTV和共享健身仓都是为这类典型人群量身定制的服务。

  在共享KTV刚刚兴起的时候,就有人明确唱反调,认为不会有典型的用户群去消费,因为K歌是一个典型的社交属性的需求。

  但是这个论调忽视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中间其实已经开始需求分化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热爱群居式的社交活动,但是我们也需要承认另外一群人小型化需求是需要被满足的,这群人可能并不喜欢大型KTV的群居式的社交行为,而更喜欢1-2歌人小的娱乐空间不被打扰。

  共享健身仓依然也会有人反对,因为有人会认为没有私教、没有课程内容的需求是很难被需要的,但是它们可能恰好忽略了有一群用户只是有一个简单的去在跑步机上跑一个步的个性需求,这部分人的需求是需要被满足的。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的产品在用户需求的改变下,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直接满足用户的某一个单独属性的需求,从而把原有的服务从原来大型服务中抽离出来,我把这个服务过程叫做服务越来越趋向于个体化。

  用户不再需要大型规模化服务机构的成套服务,用户越来越追求直接使用某个最核心的服务。

  所以体现在餐饮这样的业态也是如此,当服务需求被全面个性化之后,既有只需要食物好吃的集合店业态的服务,也会有进一步依靠服务特色而差异化的餐饮品牌诞生,这会让服务者们之间提供的服务的差异化越来越大。

  过去的大型设施服务的粗放型增长业态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这些设施由于规模大、投入成本高。在对周边半径服务人群的辐射上,其辐射半径是很大的。

  而现在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城市中心越来越分散,用户的需求一定就是基于周边两公里,甚至于500米范围内寻找匹配的需求,这个时候,500米范围内的服务成为大家必须要正式的需求。

  如果依然是大店模型,其投入。选址周期都无法实现对这些需求的覆盖,所以便利店、自助健身仓才会成为热点,共享厨房这样的业态也特别适合于围绕着社区进行扩展。

  这些变化的本质都是用户需求、商业环境的变化,是外部环境倒逼着新的业态的增长,没有外部环境比如少子化、小型化家庭、空巢经济和远离城市中心形成离散化的居住环境的大要素,这些模型也都很难线)this.width=740>

  所以,如果你要问我是如何看待这些新业态的,我的感触是,对于所有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不要盲目简单的唱空这种业态。

  毕竟早些年便利店这种小众个性化需求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认为大卖场业态更好,但实际上是有人被分化到电商的需求了,有人去了便利店,有人还是喜欢大卖场的服务。这就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尊重并且给人以更多的选择。

  而看过龙猫君之前文章的,龙猫君也一直强调着餐饮等很多业态,小店模式、单品模式这些抽离个性服务的业态成为新一波新消费、新零售浪潮的急先锋。

  记得很多人都聊过消费升级的趋势并不是所谓的更贵,甚至有人反面式的提到了所谓的消费降级,就是把过去用户享受不到的比较贵的服务降价、拆分。

  这种按次的模式就是这种需求下典型的表象特征。所以小店模型下,不光用户尝试某一个新服务门槛降低,同时也可以实现比较快速的规模化扩张,这在商业模型上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个单店由于成本比较低,收回成本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前面的内容中龙猫君已经分析了这种共享新消费业态的爆发的逻辑点,哪么所有在这个领域创业者肯定更关心一件事情,就是类似的机会呢?

  龙猫君在这里简单提几个,从商业机会思考的逻辑角度而言,有这样的共享+小店模型特征要满足这样的特点:

  1、消费频次高是一定的。共享模式下消费频次还不够高,这么低收费服务基础上,如果消费频次都还不够,收回成本就有很大的问题。

  而对于3C类产品的共享我持比较谨慎态度,因为二手市场是此类产品最大竞争对手,而且产品的价格本身也很透明,需求频次也不够高。

  2、本身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一个过去因为价格或者不便利导致你不愿意去尝试的。比如女性有不停的买新衣服的需求,但是所有的新衣服如果可以通过租赁这一方式去实现就是节约了用户的成本。

  3、为用户大量节约时间的社区便利型共享服务。比如前面说到的健身器材和共享KTV这样的娱乐设施,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小型化的电影院线呢?

  比如满足在更小范围内社区周边的服务,我是挺愿意尝试的,毕竟大型电影院普遍都离社区比较远,都在商业中心体内。

  4、更加满足单人需求的一人食的深夜食堂是没有被很好满足的需求。比如连锁化的小店趋势的小汤馆、小粥店都在大都市中比较稀缺,尤其是标准化程度比较高,在装修、卫生安全上明显升级的快餐类品类需求明显,值得资本们注意。

  最后,龙猫君认为类似于共享健身仓和共享厨房这样的模型,其实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竞争壁垒比较低,一旦引起资本的注意,而模型又比较简单的时候,很容易成为下一个共享充电宝,虽然有人会跑出来,但大部分最后恐怕还是会成为炮灰,这才是比较让人担心的事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