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营销 >   正文

如何建设医疗社群(一)

导读: 社群营销,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而遂着小米的发展状大、罗辑思维的变现、同道大叔的股权转让……,越来越多的为经营者所重视。  写这个题目,源于我们对于医疗社群并不十分成熟的探索和数次分享课程的探讨。先把我们遇到几个基本概念上的问题,以问答形式提供给大家。  对于社群营销的概念,并没有十分一致的说法,简单说来就是针对网络社群的营销方式。网络社群是什么?就是在网上,因为各种关系联结在一起的

  社群营销,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而遂着小米的发展状大、罗辑思维的变现、同道大叔的股权转让……,越来越多的为经营者所重视。

  写这个题目,源于我们对于医疗社群并不十分成熟的探索和数次分享课程的探讨。先把我们遇到几个基本概念上的问题,以问答形式提供给大家。

  对于社群营销的概念,并没有十分一致的说法,简单说来就是针对网络社群的营销方式。网络社群是什么?就是在网上,因为各种关系联结在一起的网络用户。就像社区,是因为共同的地缘关系连结在一起,简单讲就是住在一起。社群,则是指因为共同的爱好、共同的需要、共同的认知,而聚在一起。但与社区不同,社群之下的营销,是需要专业的手段去建立并维护联系的。

  1、不被百度所绑架。这是许多民营医院需要迫切解决的,但是要说的是不像百度推广的立竿见影,医疗社群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也真遇到过有的老总,要求建立社群立即停了百度,遇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只好直接拒绝,因为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是财神不是社群。十几年将拉病号、推百度做为市场部的主要活动,没有口碑的积累,不重视品管,不重视医疗专业水平的提高,没有患者群体的维护,做个社群就能行,基本上等于天方夜谈!我常举这样的例子,社群只是借助于网络将原来需要走十步的路,五步走完,而不是一步就完成了。

  2、加强与患者的联系。这一点在我们协助公立医院医生进行社群建立时,显得作用格外明显,公立医院中一个病号的接诊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经常会遇到病号有问题忘记问或记不清楚的情况,如果给病人留下手机号或者微信,经常会遇到病人不分时刻的打电话,严重影响医生工作和生活,而通过平台,这种留言式的交流,病人的问题得到解答,而又不干扰医生生活。有人质疑过,如果病人有紧急问题呢?我们提倡的是,遇到紧急问题抓紧到医院就诊,而不是打电话或者发消息咨询,在这个时候任何电线好用,就像前一阵某位伟大的CEO说遇到身体不适先去网上搜索,我只能祝您万寿无疆了。

  3、更好的评估医疗服务质量。所有的平台都支持留言,许多平台也有插件能够完成不记名投票、匿名留言等功能,通过运用合理的插件,可以邀请患者对于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对于合理的建议,可以听取和采纳。而针对现在医患关系的现状,这一类的功能实现时,是有必要留有筛查程序的,以防不必要的麻烦。

  4、让医疗营销回归理性。百度推广在医疗行业上演了一出劣币驱逐良币,良币如何不被驱逐,人们如何区分良劣,原来所说医疗靠口碑,没有错,但是在市场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是不得不承认的。口碑营销借助网络平台,把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传递给大众,是我们做所有社群时所秉承的原则,现在的环境下看病难、从医也难,几个社群做下来,让我们觉得我们的一点星星之火,虽不能燎原,但也能让大家共同取暖。

  看完上面讲的,大家可能还是一脸大写的问号,我到底怎么做才算是做医疗社群?现在而言,我们使用的方式是建立微信公众号,之后做语音和视频推广,建立临时群,而后进行线下活动。如果您是在一两年之后再看到这篇文章,请自动忽略这段线年微信的阅读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微信的风口什么时候过去并不知道,但当下最红火的社交平台还是微信。

  略微介绍一下社群营销的几个常用平台,微博,这个平台上有不少医疗红人,如果您的微博上有一定的阅读量,那请您也忽略我上面的一段话,从崔神到于莺,不少先知先觉者在微博风口实现了变现。和睦家、卓正等一批医疗机构或医生集团,通过微博做了成功的运营实例。但是现在开始做,选择微博,运营过自媒体的都知道其难度,这不难理解,想想自己和身边的人,有几个看手机时会看看微博。

  微博之外,还有,今日头条的头条号、QQ的兴趣部落、论坛、贴吧,提醒大家还要关注的是,前一阵因为白领日志被朝阳群众围观的支付宝,支付宝做社交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以芝麻信用为依托的信用社交应是其特色,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蚂蚁金服的开放平台上,已经推出了生活号。

  做微信公众号这件事不管对于医生还是医院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运行的下去,运行好的不多,更不要说做医疗社群了。为什么?目标不明确,方法不科学,导致的平台设计混乱,直接影响了阅读量和转发率。

  2013年8月18日,微信公众号出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多,这三年发生了什么,我不说您也能想到,想想自己,刚开始每看到一篇文章都迫不急待的浏览、分享,到现在关注几十年公众号,却满屏幕的小红点,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有多年知识型社群运营经验的秋叶,曾经指出微信公众号粉丝有“三个月亲密关系魔咒”,这种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最近好几个曾经做了公众号的大夫,都放弃了公众号的经营,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直依靠大量图文消息支撑公众号,这对于哪怕是年轻大夫都是个不小的挑战。其实医疗社群的管理,无论是在医生层面上讲,还是在医院层面上讲,都要有科学的方法,从设计之初,即找准定位,量力而行。

内容